文|北京市六一幼儿院 朱金岭近年来,随着清明节成为公共假期,随着社会对于“如何尊重每一个生命”的讨论与关注,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和孩子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。可是他们依然有许多挂念:孩子这么小,能懂吗?讲了会不会吓着孩子?这个话题太抽象,怎么跟孩子说?……同时另有很大一部门家长认为孩子年事小,既没有遇见过也基础不知道这样的事情,大人就更不必提起了。这只是成人的想法。殊不知幼儿虽然年事小,但通过故事或者动画片会接触到“死亡”。
他们或许会有许多疑问:“人为什么会死?”“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?”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授、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先生多年来从事幼儿死亡教育的研究,她在《儿童生命教育之理念与实施》一文中指出: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发生死亡的观点,如果无法获得怙恃或老师的正确引导,容易对死亡发生错误认知,进而发生负面情绪,影响一生。所以,对幼儿举行生命教育是十分须要和重要的。那么,如何适宜地与幼儿就此类话题举行相同与交流呢?方法其实许多,可是要想真正做好,焦点就是“爱”!这爱就是明白、尊重、共情,更是平等地配合面临。记得我带过一个孩子,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闷闷不乐。
每次家长接时,他都自言自语说:“爷爷又没来接我。”神情很是失落。
看到这些,我与家上进行了相同。原来,孩子的爷爷去世了。爷爷在世时与孩子的关系特别好,家里人不敢,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说,就一直瞒着。当孩子问起爷爷时,就说爷爷出去旅游了;问急了,就嫌孩子烦;然后用好吃的、好玩的哄着,家长认为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忘记了。
可是好吃的、好玩的只能一时管用,孩子依然天天闷闷不乐。妈妈流着泪对我说:“老师,我们都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,不知道该说还是不应说。您说这么点儿孩子懂吗?”看着家长着急又惆怅的样子,我和她举行了深入的交流,建议她可以和孩子聊一聊:“孩子,妈妈发现你最近的情绪不太好,有什么事情吗?”(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亲人去世了,可以说:“孩子,爷爷脱离我们了,妈妈和你一样难受。
”)和孩子讲清楚爷爷今后脱离我们、不能晤面(或许可以梦中相见)之后,如果孩子惆怅流泪,妈妈要拥抱着孩子平和地告诉他,人和所有的植物、动物一样,都要履历出生、长大、离去(死亡)的历程。之后可以寓目和亲人在一起的照片或者视频,回忆往日的优美时光,告诉孩子亲人的爱一直会陪同我们,我们要活出亲人希望的样子。
我还向她推荐了《长大做个好爷爷》《一片叶子落下来》《旅行》等绘本让她带回家和孩子阅读。过了一段时间,妈妈来接孩子时对我说:“老师,我跟他说了,他大哭了一场;然后对我说,想去看看爷爷;您说,能带他去墓地吗?”我说:“相信孩子,满足他的心愿。”于是,在清明节的时候,他们全家一起到墓地看了爷爷。孩子在爷爷墓前献了花,并对爷爷说:“爷爷,您放心,长大我也做个好爷爷!”这就是“爱”,是“爱的离别”,也是“爱的传承”;孩子知道过好自己的生活,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纪念,从而会越发珍惜生命、热爱生活。
一次,我和孩子们一起读《象老爹》的故事。当讲到老鼠妹妹不想让象老爹脱离、不愿意修损坏的木桥时,我问孩子们:“老鼠妹妹为什么不去修桥?”有的孩子说:“她修不了。”但大多数孩子说:“老鼠妹妹不想让象老爹脱离她。
”我又问:“那应该修桥吗?”孩子们缄默沉静了一会儿,有的说:“不用修了,找医生资助象老爹看病,他好了,就不用过桥了。”有的说:“应该修。
象老爹太老了,病治欠好了,修好桥他就可以去天堂了。”有的说:“应该修桥,这是象老爹的心愿,应该资助他完成。
”……听着孩子们的讨论,你会发现,孩子们多有爱心呀!在讨论中,他们也开始明确如何接受生命的衰老和离别。此外,“三八”节时,我们请孩子们看看妈妈有身和自己小时候的照片,听听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,引导他们知道生命的孕育和降生很不容易,每个生命都是纷歧样的、唯一无二的。我们要感谢怙恃的养育之恩,也要尊重每一个和我们纷歧样的小朋侪,不能因自己的优点就小看他人,尤其是发育落伍的小朋侪或残疾人。平时在家里资助爷爷奶奶们做事,明白他们由于年事大带来的未便,愿意经常体贴、照顾他们;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们,珍惜每一次的陪同;当家里的小鱼死去后,和孩子一起找一处平静的地方把它埋葬,插上一个孩子自制的小墓碑,感受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纪念;当家里的宠物老了、生病了,实在救欠好了,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资助它们。
在这样的运动中,孩子不仅学习到如何看待生命、尊重生命,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发现生活的优美、感知生命的优美。生命于每小我私家来说,都是很是名贵的。
生命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在感悟生命的有限性、唯一性的同时,意识到如何珍惜生命、敬畏生命、尊重生命,从而逐渐能够体现和实现生命的价值。原文刊登在2020年4期《学前教育》(家教版)。
本文来源:环球体育官方登录入口-www.syhxddk.com